2025年9月25日下午,由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和学科办主办、艺术学院承办的“胡杨林大讲堂”在秦汉校园举行,艺术学院和管理学院全体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参会。讲座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蔺宝钢教授主讲,主题围绕“公共景观艺术创作观”展开,深度剖析公共艺术的核心价值与实践路径,为在场师生带来前沿的学术思考与创作启发。
蔺教授以国家文化战略开篇,结合二十大报告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等内容,强调公共艺术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核心内容分享环节,蔺宝钢教授围绕公共艺术的三大核心要素——公共性、艺术性、在地性展开深入解读,指出公共艺术作品的在地性具有“非此地不可”的不可复制性,需联结地域视觉、空间与情感。蔺教授以自己创作的河南灵宝函谷关《老子圣像》等作品为例,详细阐述如何挖掘地域“有形”文化资源与居民“无形”记忆,通过艺术语言将在地文化故事转化为可感知的公共艺术作品,让公众在熟悉的城市空间中获得全新的文化体验。
谈及设计文化,蔺教授倡导以梁思成先生“中而新”的思想为指引的现代转译理念,对比艺术“多可能性”与设计“少可能性”的差异,强调公共艺术需雅俗共赏,设计要兼顾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适配信息时代需求。人才培养方面,他建议研究生提升思维思辨、表达叙述、形象感知能力,重视实践,指出“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学术成果应来自实实在在的设计案例”,鼓励大家多走进城市空间、丈量场地尺度,多参与竞赛项目,提升协作沟通能力。
最后,蔺教授展望未来,同时提醒在场师生,当下时代“方法多、理念多、机会多”,既要充分发挥创造力,也要避免“失去自我”,始终坚守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初心。
蔺教授的讲座以丰富的设计案例和深刻的理论思考为艺术学院师生提供了艺术设计创作的参考思路,激发了研究生将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