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更是学校和学院向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迈进的最为关键的五年。
“十四五”期间我院在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平台建设、学术成果产出、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很多标志性成果。
一、积极主办及协办国际、国内会议,加强学术交流和国际化办学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院主办一般国际会议1场、主办一般会议6场,协办国际会议8场。
1、2021年,我院承办了“新时代 新青年 新担当”民间文艺论坛暨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陕西省文联、学校相关领导、兄弟院校师生代表、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青委会全体会员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2、艺术学院分别于2022年5月10日在陕西亮宝楼艺术博物馆二楼举办秦绣艺术学术研讨会,学校相关领导和省内兄弟院校师生代表,以及我院师生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2022年11月19日,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举办秦绣艺术推广交流作品展兴城站学术研讨会,我院师生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3、2023年,我院与《家具与室内装饰》联合承办了“交叉学科学术研究暨设计学科期刊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凸显我院交叉办学特色;

4、2024年分别承办“新质新知——2024年设计历史与文献研究学术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设计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文旅融合视角下的乡村创新设计”学术研讨会,展现了我们学院在学科方面的实力和潜力。



二、加强学术交流,组织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十四五”期间,我院教师参加本领域重要学术会议254人次,教师在本领域重要学术会议上作报告人32人次;我院共计69人次研究生参加国内举办的学术会议,31名学生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




三、积极推进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建设成果积累提升。
1、“十四五”期间,我院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8篇,被C刊收录和权威检索的论文20篇,出版专著(含教材)16部;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32次,新增担任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主要负责人(会长、副会长、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9人次;


2、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和计划,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促进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学院组织学科骨干前往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和云南理工大学进行学科调研,学习兄弟院校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


四、研究生工作稳步推进,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2024年获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十四五”期间,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21年的22人,提升到2025年的58人。


以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竞赛为抓手,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推进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研究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149项,其中省级以上获奖146项,获国家级以上奖项33项;研究生共发表核心以上及收录论文42篇。



